疫情“大考”当前 数学师生用担当书写答卷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师生员工一直在努力。
2月4日,为进一步加强学院的疫情防控及处置工作,成立了以书记院长为双组长的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组,通过网格化形式,责任到人,对全院教师员工和学生的信息进行了地毯式摸排和全员健康宣教工作。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利用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致数学科学学院师生党员的一封信”,号召全员师生践行初心使命,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强化责任担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戮力同心,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形势,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在学校的指导下,数学科学学院早谋划早布局,提前开展了在线教学的筹备工作。学院承担着全校大部分的公共课教学,而公共课教师又普遍年龄偏大,时间紧任务重、课程量大面广、选课人数较多、直播设备缺乏及大部分教师短时间内要接受新手段等都成为了在全院教师面前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学院第一时间成立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小组,并通过下设教学组、保障组、管理组、技术组、思政组等细化完善工作实施方案,组织数百位任课教师及学生助教的在线培训,进一步精准部署,落实各项线上教学工作细节。
111位教师,152门课程,10000余名学生,是数学科学学院春夏学期开课的教师和课程人数,用10天准备线上教学。学院的钉钉群里没有片刻安静过。徐林荣、王何宇等牵头的技术组,24小时在线帮助解决网上教学的技术问题,他们从前期测试了多种设备,到组织200余名师生在线测试,到寻找备用直播平台,再到帮大家寻找可以送货上门的设备购买途径,暖心的行为让老师们赞不绝口。几位教务人员,包括去年已经荣休的骆亚华老师,早八点晚九点,及时在微信群和钉钉群为大家传达消息,汇总问题,对接信息中心跟进及解决,当天的问题在晚九点前全部解决无遗漏,毫无怨言。几位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更是起到的表率作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苏德矿老师率先在直播平台与同学们面对面,汇总了微积分的知识点和常见问题解答;在数学先修课MOOC中受到一致好评的黄正达老师,家人一直生病却在照顾病人的同时坚持完成全部教学任务;70岁高龄仍在教学一线的陈叔平老师,克服困难去直播教室为学生上课。
同时,我们的学生们也没有一刻停下脚步,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号召下,除了尽量少出门之外,同学们也努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积极参与到了社区和学校各类抗击疫情一线志愿工作中去,发挥求是学子的作用。2016级本科生张淼作为大学生义务封村站岗志愿者,在进入村口的站点站岗多日,帮助卡点工作人员排查过往车辆,防止由于走亲访友带来疫情的进一步传播;2017级本科生何皓天,挨家走访小区住户,排查社区内居民身体健康;2017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生党员杨晶,利用专业优势,在市联防联控指挥部数据组负责疫情相关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并在高速路口通宵执勤,记录往来人员信息;2018级本科生杨圣睿,在党员外公的带领下,承担社区的排查、轮守工作,在社区出现确诊病例后依旧坚守岗位,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并收到了感谢信;2016级本科生汪勇负责社区站岗、消毒工作,与身边的老党员一道,为社区抗疫无私奉献;在线上教学需要支持的时候,半天内便报名了14名研究生党团骨干,组成“党员网上教学突击队”采取一对多的形式定点为师生解决线上教学的技术难题,有效解决了学院教师量大面广难兼顾的线上教育教学难题。
而一直与学生紧密联系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德育导师们更是一刻都没有停歇。辅导员们每天都在和每位同学确认身体健康和心理情况,针对各种突发情况、特殊事件,积极响应、妥善解决。面对与父母长期居住等情况,也有些同学出现了情绪和心理上的问题,时刻沟通、温馨提示、线上疏导,辅导员老师们保持着五加二白加黑的“战时”状态,40000余人次的健康统计数据...学院思政战线上的每位老师都秉承着“不让一个漏洞产生,不让一个困难过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一级响应原则,确保每一名同学的身心健康。
同时,本科生16个班级的班主任均主持各班召开了“空中课堂我打卡”主题班会,加强优良学风营造;研究生通过公众号编辑并推送数院研究生新学期网络学习指南及网络学习公约,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线上学习技能的培训,同时在研究生中进一步加强优良学风建设,文末设置导师答疑环节,更好地发挥了研究生导师的教育引导功能。